“留才”政策拓展深化,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布局

有一句电影台词说得很好:21世纪最贵的是人才。为了留住人才,各地想尽办法留住人才。快来看看吧↓
从“治本”到“治本”解决工作问题
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的校园招聘会上,详细介绍深圳人才住房支持政策的“易拉宝”前,不少学生驻足咨询。其中,“15天免费”的短期住宿服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。
学生:我觉得给应届毕业生一个初期的补贴和保障是好的,因为应届毕业生首先面临的就是租房。
学生:可以减轻步入社会的生活成本和经济压力。
深圳市住建局住房改革发展处副处长宋晓峰:解决住房问题让青年才俊、新公民安居乐业、幸福发展,是一个发展问题。
在全国范围内,类似的“留住人才”政策不断扩大和深化。
在上海,对优秀创业团队给予租金减免或6个月至3年一次性创业费;苏州市对顶尖人才给予最高1亿元的项目资助和不上限的特殊支持;杭州设立了专项基金,支持航天领域发展,提供“合适”的专业人才。
加快我国产业集群加丹贾布局
政策、资金、人才让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。目前,新能源汽车的经验正在更多行业被复制。许多地区因地制宜催生新生产力,“点成链、成群结”,打造特色产业集群。形成链条以形成动力。”
杭州有一个“视觉谷”,聚集了1000多家视觉智能企业。上游镜头企业和下游智能监控企业仅一街之隔。如果您早上提出请求,您将在下午收到样品。年产值超千亿元。
苏州“音谷”产学研联动。大学实验室开发的声学技术可以被企业快速转化为产品。隔音效果非常好,不会干扰相邻广场舞队演奏的音乐。
深圳“机器人谷”长达十公里,云集数千家企业。从基础零部件到整机制造,如果有新的想法,一周之内就可以做出原型,比以前快了很多倍。
截至目前,我国已建成33个国家级国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,培育了80个国家级产业集群、1400多个国家级产业集群,涵盖新一代技术、高端装备、新材料、生物医药等领域,形成了产业“特色鲜明、协调发展”的产业格局。
行走机视觉带您走进生产线
我国是传统工业国家,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、最齐全的工业制造体系。从机器行程时间来看,可以看出全国工厂的特点↓
第一个实现行走机飞跃的工厂是山西太原的工程机械智能制造。经过切割、等待、喷漆、组装,一块钢板在工程机械中更换完毕,不到8分钟。机械,效率提升70%。
棒材生产线江苏南通集装箱厂拥有3万平米数字化堆场,可实现毫米级精度精准切割、自动焊接,效率提升30%。
重庆某汽车制造工厂生产线上有3000多台机器人,可实现关键工序100%自动化。还有1000多个人工智能巡检点。人工智能可以在几秒钟内确定零件是否有缺陷。
这架非预定飞机的生产基地位于广东云浮。国内第一架获得适航审定的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机在这里诞生。涵盖从零部件制造到飞机总装的全流程,具备年产600架飞机的生产能力。
跳跃之旅的最后一站是位于浙江台州的卫星超级工厂。在这里,卫星可以拆解成200多种标准模组规则并像搭积木一样快速组装。 28天即可建成一颗卫星,成本降低45%。
(央视记者 朱江 张从敬)